——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召开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
2025年2月2日,太阳成集团tyc4633能动教研室于阎良校区召开“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”。会议由专业负责人郑煜鑫副教授主持,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,围绕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目标与能源行业转型升级需求,就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与课程体系优化展开深入研讨。
会议伊始,郑煜鑫副教授系统解读了教育部及学校教务处对2025级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要求,并基于专业发展现状提出改革方向。能源与动力工程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支撑专业,必须紧密对接“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”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目标。当前,专业聚焦“清洁能源储能”与“供热工程”两大方向,但伴随人工智能、智慧能源等技术的快速渗透,课程体系需进一步强化跨学科交叉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。“人才培养方案是公司产品的‘施工蓝图’,既要紧跟行业前沿动态,又要扎根学校办学特色。”此次修订需以“服务国家战略、对接产业需求、突出专业特色”为原则,通过多维度调研、多尺度论证,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前瞻性。
在课程修订环节,与会教师基于教学反馈、科研成果及企业调研数据,对20余门备选课程展开充分论证。经过三小时的热烈讨论,最终形成以下共识:
1.必修课增设“人工智能概论”:响应能源领域智能化转型趋势,夯实员工在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应用方面的基础能力;
2.选修课扩容新兴领域课程:新增“低空能源技术”“航空航天燃料技术”“智能微电网电站及仿真”等6门选修课,覆盖新能源开发、智慧能源管理等前沿方向;
3.实践教学提质增效:将“电气控制及PLC”课内实验课时增加至4课时,强化员工工程实践能力;同步优化“工程制图C”课程内容,缩减理论课时至48课时,按机械类专业标准重构教学大纲,提升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。
会议最后,郑煜鑫总结到此次修订不仅是课程体系的迭代,更是对教育理念的革新。未来,专业将依托校企实训基地、产学研项目等平台,推动“课堂-实验室-产业”三元联动,鼓励“项目驱动式教学”,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。
面对能源革命与科技变革的双重机遇,太阳成集团tyc463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,主动求变、科学谋变,为培养引领未来能源行业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。(文/宋文瀚,图/孙乃聪,审核/曹国震)

